网站首页 走进协会 协会动态 政策法规 行业标准 产品中心 供求信息 农业论坛 展会信息 会员风采 联系协会
农业论坛您的位置:网站首页农业论坛行业信息信息内容
金普新区:以农业综合开发为主线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台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协会2016-11-18浏览:790
  近年来,金普新区充分利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深入调研、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在定准位、立好项、做好日常监管的基础上,新区探索出以农业综合开发为主线,整合多方资源,构建了“排、蓄、灌”水利网络新模式,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坚持规模开发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站在新区广袤的土地上,你可以从春季到冬季,不间断的吃到产自本地的水果、蔬菜。这一“福祉”仰仗于新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已驶上快车道。一项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5年期间,新区(开发区、金州区)新建蔬菜设施农业4.75万亩,新发展华家街道牟家村、杏树街道沙家村、杏树街道牌坊村、登沙河街道丛家村等设施大区18个,使全区设施农业面积达到8万亩,黄瓜、茄子、小葱的产量占大连产地的50%以上;新区发展果树2.59万亩,全区水果面积达到10.3万亩,其中大樱桃5万亩、黄桃4万亩、蓝莓0.7万亩、草莓0.2万亩,成为大连市水果采摘和供应的主要产地。

  果蔬满园的背后,得益于新区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为引领,实行集中投入、连片治理、规模开发,加强农业规模化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同时,围绕培育“一村一品”,积极推进规模化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蔬菜、经济林果、花卉苗木产业,提升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据悉,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404亿元,比上年增加16.33亿元,增长4.2%,资金投入进一步向高标准农田建设倾斜。这对新区来说,无疑又是一次利好。

  加强设施建设全力保障农业发展

  规模形成了,如何保证长得好,卖上好价钱,成为农民关心的问题。为了消除农民顾虑,新区在指导农民科学种植的基础上,还掏腰包修水渠、铺设管网等,力争做好“后勤员”。

  以七顶山街道为例,该街道地处沿海的丘陵地带,土地瘠薄,东涝西旱,过去毫无选择地以粮食生产为主,产量低,效益差,农民靠土里刨食,收益微薄。“以前就完全靠天吃饭,没有一点自主能力。”七顶山街道付家村的果农王永和说,起初家里有10亩地,全种玉米;后来街道引导他们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农业,并通过土地调整和土地流转,推动土地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专业大户集中,实行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1992年前后,农民开始改种葡萄,之后不断加强水、电、路、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构建了“排、蓄、灌”水利网络……截止目前,全街道的4.5万亩耕地中,已发展大樱桃1.7万亩、黄桃1万亩、葡萄3500亩、蔬菜1.2万亩,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比例达到0.5:9.5,已建成千亩以上果园9个,千亩以上菜园6个。特色农业使土地产出效益提高了近百倍,成为“辽宁特产大樱桃之乡”和大连市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农民人均收入更是以年均8%以上的速度增长,仅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达37150元。

  灵活运用政策增强农业开发活力

  据了解,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发布了《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2016-2018年)》,文件中确定了产业扶持方向,坚持集中扶持与整体带动相结合,用3年时间,在各开发县形成1-2个优势特色产业;以省为单位,各形成10个左右、在全国初步形成百个资源优势突出、产业链条完整、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了抢占先机,新区将积极探索,灵活运用国家层面的政策,以创新促发展、求突破,不断增强农业综合开发活力。

  为此,新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农业项目集聚,逐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机制;允许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或规模经营大户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将工程建设、工程管护与项目实施主体的利益直接挂钩,有效的提升了项目建设、工程管理和建后管护水平;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机井、农田林网等及时明晰产权,落实管护主体,确保已建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等。
版权所有 © 台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谷歌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