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论坛您的位置:网站首页〉农业论坛〉行业信息〉信息内容
电商,让农民购天下 温岭全市建成300家农村电商服务站
台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协会2016-06-08浏览:852
最近,城南镇村民应妙富经营的农村电商服务站顾客日渐增多,村民们开始通过应妙富在网上购买一些日用品。“我们这里虽然是夫妻店,但不是什么商品都有的,有时候村民想买些什么,只能跑到集市去。有了这个服务站,买东西就方便多了,点点鼠标,第二天就能送到家门口。”应妙富说。
对于城市居民而言,网购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在农村地区,受消费观念和物流配送制约,想要当一名“剁手党”可真没那么容易。不过,这两年电商逐步走进乡村,打破了农村原有的消费地域局限,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名快递,让农民搭上了电子商务这趟快车。
村民爱在“淘宝”上买吃的和日用品
网购对于年纪大一点的人来说依然新鲜,经常听到却不会操作,这就是他们面对“淘宝”时最大的尴尬。
从去年开始,台州云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瞄准了农村市场,以村里原有的夫妻店为基础,建立农村电商服务站,让电子商务走到村民身边。应妙富的杂货店就是其中一家。
“不懂电脑、没有网银,在服务站照样网购。”应妙富是这个电商服务站的“站长”。云合电子商务为其配备了电脑、装修店铺,免费对其进行网购培训;他则帮村民付款网购,还能依照“代购”金额获得相应返利和提成奖励。
应妙富的夫妻店面积其实不小,但他觉得家里的小店还是跟不上村民的需求。“有时候他们想买鞋子、被子,我这里就买不到。”应妙富说,现在通过“淘宝”,他的销售范围明显扩大了许多。他拿着记录本说,最近就有村民通过服务站,买了3箱酒,价格是555元。
应妙富说,来这里买东西的大多是年纪大一点的人。“因为不会操作电脑,他们就会告诉我想买什么,然后由我帮他们找,帮他们下单。”应妙富说,现在买得比较多的是日用品,还有零食、水果、高档酒等,“一般今天下的单子,第二天就能到货。”
除了中老年人,还有不少年轻人也是这个服务站的客户。“这些年轻人大多是在周边厂里上班的,他们是会‘淘宝’,但是自己直接下单,在物流上却不方便。”应妙富告诉记者,他们村比较偏僻,快递是不会送货上门的,年轻人买了东西得跑到大闾街上取包裹,很不方便,通过他的服务站网购就没有这样的问题。
15个电商服务站2个月成交了30多万元
云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凌霄告诉记者,他们从去年10月份开始在温岭16个镇(街道)选择合适的夫妻店建立农村电商服务站。“去年,我们大概走访了近百家夫妻店,有些店家年纪太大,不会操作电脑;有些则因为对‘淘宝’了解不多,不愿意做服务站;还有一些店面太小。所以到目前为止,在夫妻店里,我们只建立了15家农村电商服务站,还有15家是我们公司开设的便利服务网点。”杨凌霄说,这些服务站和网点涉及新河、城南等多个镇(街道),“我们还会为其免费提供电脑,帮他们装修好背景墙。”
“这30个网点卖得比较好的是油、米、调味料、纸巾等产品,因为大多村里没有大型超市,所以这些服务站还会帮他们购买家用电器,如电饭煲、洗衣机、高压锅等。”杨凌霄说,村民有时也会找到服务站,让“站长”帮助购买一些农资。
杨凌霄告诉记者,有时候三和超市做活动,他们也会通过这个服务站通知到村民。“像之前三和超市调和油买一送一,在这些村里销量就比较好。最近超市在做日用品促销活动,通过这些服务站也是供不应求。”采访当天,记者看到云合的工作人员正在包装洗衣液、肥皂等日用品。“这些就是这次促销活动中服务站下的订单,我们刚刚已经运出去一车,这是第二批。”
杨凌霄说,这些服务站3月份实现交易额20.8万元,4月份实现交易额10.2万元。
让土特产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
除了让村民能够网上购物,这些电商服务站还让温岭的土特产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
“现在不少村民对网络不太熟悉,自家农产品要去别的地方销售,十分麻烦。有了电商服务站后,我们就可以帮他们在网上进行销售,为其提供便利。”杨凌霄说,“之前,我们就帮助村民卖过坞根的枇杷、红糖,新河的樱桃、麻糍,还有麻花、西瓜等。4月份,我们共帮农民销售了5万多元的产品。”
在杨凌霄看来,农村电商服务站不仅提高了当地农户网上消费的便捷性,拓宽了农村消费渠道,同时还搭建了优质农产品的外销平台,实现了“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
“目前,我市已在村里设立了农村电商服务站300家,引导和培育广大农村群众的网购习惯,释放农村群众的消费需求,达成畅通‘最后一公里’的效果。”市商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不过,在农村电商服务站的建立上,杨凌霄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最主要是村民对‘淘宝’没概念,不知道怎么买,也不知道贵不贵,所以他们更愿意相信实体店。而且很多夫妻店的老板都不识字,培训方面也是一个大难题。”记者 赵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