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90公斤的干蛹虫草,产值40万元,每斤能卖到2200元左右!”这样的价格,对于普通消费者不免有些咋舌。但是今年9月,在濮院镇新东村的一处占地100亩的农业基地里培育出的“蛹虫草”的的确确要卖出这样的好价钱。
濮院镇蛹虫草项目是今年全市首届农业经济洽谈会上签约的“沪资”项目。该项目由拿舍(上海)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在5000万元左右,通过开展蛹虫草工厂化栽培和蛹虫草菌种培育技术的研究,重点发展蛹虫草的规模化生产和蛹虫草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今年以来,市农经局充分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区位交通优势和农产品与上海市场的互补优势,将农业接轨上海作为全市农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截至目前,全市共签订供沪产销对接基地6个,订单金额1.15亿元。
瞄准上海“菜篮子”
“走出去”,更要“引进来”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桐乡拥有良好的农业基础和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使得桐乡的农产品享誉沪上市场。
“董家茭白在上海很受欢迎,基本保持着2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桐乡市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永根欣喜地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与上海市金山市场有限公司签订6000亩春季茭白定向供应合同,合同金额就高达2500多万元。
而“老字号”三珍斋,也早就瞄准了上海市场这块“大蛋糕”,积极参加各类推荐活动,目前已在上海开设6家门店,全力走好“品牌化”对沪营销之路。在该企业去年的销售额中,上海市场份额就达到3000万元左右。
类似的“上海故事”也在一朵杭白菊身上上演。据统计,上半年我市杭白菊加工企业销往上海的优质杭白菊干花达220吨,销售额达3300万元。
“今年,全市重点建设一批高标准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依托水产品、茭白、杭白菊、食用菌等农业特色产业,积极推进现代化农业全面‘接轨上海’,做好产业的规划引领,注重农业招商引资。”市农经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轨上海,全市不仅是“走出去”,也打好了“引进来”这张牌。除了建立各类供沪农产品生产基地外,全市新引进上海农业主体1个,引进上海资本投资农业5000万元。同时充分利用上海举办的各类农展平台,以展促销,进一步扩大桐乡农产品在上海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打好农业宣传推介牌。
“倒逼”传统农业转型
打造桐乡特色的“精品农业”
接轨上海、满足上海市场需求的过程,其实也是倒逼全市农业转型升级。
在石门镇陆家庄村的食用菌基地,采摘下来的菌菇放置冷库降温,然后用专业冷链运输车直接运往上海的经销商处,可以在短时间内端上上海市民的餐桌。
而在洲泉镇的华腾牧业公司的养猪场里,利用大数据实现“猪脸识别”,一头头猪排着队经过摄像头,只需要在摄像头前一照,年龄、体长、体重、健康状况等生长情况的数据就会精准无误地呈现出来。而电脑控制之下,猪舍里的温湿度、水温水压等,一旦发生异常情况,电脑会发出警报。通过智慧养殖,华腾的高品质猪肉在上海市场打响了名气。
“未来,桐乡将深化与上海各大超市、农贸市场的对接力度,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把桐乡优质农产品引入广大上海市民的餐桌。”市农经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全市将通过建立两地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机制,做好农业招商,组织好各级展销和推介活动,鼓励农业主体通过设立专营店、对接大型超市、拓展批发市场等措施,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提高桐乡农产品在上海的竞争力和占有率,促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