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走进协会 协会动态 政策法规 行业标准 产品中心 供求信息 农业论坛 展会信息 会员风采 联系协会
行业标准您的位置:网站首页行业标准信息内容
食用菌疣孢霉病防治方法
台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协会2014-03-13浏览:1996
  一、症状表现蘑菇子实体受到疣孢霉感染时,子实体分化碰壁,形成畸形菇。如果菇柄和菇盖分化后感病,菇柄就会变为褐色。在子实体发育末期被感染,子实了解涌现角状淡褐色雀斑而看不到病菌菌丝。若病菇组织留在菇床上,会逐步变为褐色,并渗出褐色液体。

  二、防治方法
  (一)覆土宜用距地表15厘米以下的土,这样可避免把地表层的病虫害带入菇房。覆土取回后,在烈日下暴晒至单调情况,并用0。1%的甲醛溶液将土粒调至湿润情况,此后用薄膜覆盖密闭1天,再摊开晾1天,让甲醛挥发后再使用。若用蒸汽消毒覆土,可在65℃条件下维持1小时。
  (二)菇房解决。菇房应远离垃圾场和猪、牛棚等。若培养料在菇房内进行二次发酵,可联结巴氏消毒法通蒸汽消毒。若不在菇房内进行二次发酵,可用甲醛进行消毒,按每立方米用甲醛10毫升、高锰酸钾2克的量熏蒸12小时。
  (三)蘑菇出菇前,在菇房及周围均匀喷施农药,可有效避免疣孢霉病发生。常用的农药有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特克多、疣孢净等,浓度为500—1000倍液。
  (四)发病菇床解决。若疣孢霉病发生面积较大,应立刻停滞喷水,挖掉菇床上的病菇及疣孢霉菌丝块。菇房用甲醛熏蒸1小时,留意不能熏蒸太久。熏蒸后通风2—3天,待菇床外表单调后再均匀喷洒农药。若疣孢霉病少量发生,要及时摘除病菇及疣孢霉菌丝块,并在发病部位均匀喷洒农药。
  (五)加强菇房管理,在高温、高湿情况下留意通风换气,摘除的病菇要及时解决。
版权所有 © 台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谷歌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